??就是报考人数/录取人数,虽然目标院校考试的难度不仅仅是由报录比决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报录比,初步感受意向学校的报考热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报录比可以简单反映该校专业的竞争程度,报录比高说明竞争程度大,报录比低则说明竞争程度小一些。
例如,山东师范大学2020年新闻与传媒学院的报录比:其中的电影学方向,报录情况可谓是惨烈~122个人里面只招收9个人
又比如南京大学法学院的报录比:非法学的报录比也是相当惨不忍睹~1463个人里面才招收114个人
通过报录比的情况,我们可以更为直接地判断学校的竞争程度。
那么该如何去查看目标院校的报录比呢?我给大家总结几个查找渠道:
渠道1:学校研究生院官网
渠道2:中国考研网
这个网站可以说是非常的齐全了,不用去每个学校的官网搜索,省时间~
渠道3:中国教育在线网
这个网站和上述网站类似,比较齐全,也很省事~
教训——我第一次考研时完全没有注意报录比,只是在不停地选学校选专业,但是报录比还是很重要的,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2.本科出身好,英语不用愁?
说一个和我第2年一起备考的研友,她211本科,第一年英语52分,第二年42分。按理说一个本科211的人,英语底子是很好的,但是她复习两年后英语却倒退了10分。在备考期间她的阅读正确率一直比我好很多。(这足够说明,考研真的是个玄学~)
我记得她复习英语是用了手译本,然后看着视频课学习。
在最没底气的英语面前,我经常会和她作比较,也好惶恐,总是在心里默默地想:她出身好,那最后的分数肯定也比我高吧。结果成绩出来后,我是50分(虽然也不是很高的分数,但是觉得自己好像也不比211的人差嘛~hhhhh)
我和她的英语复习方式完全不一样,我虽然也用了手译本,也听了视频课,但视频课仅限于听了一下技巧和做题思路而已,而真正地把考研真题搞明白还是归功于《考 研 真 相》,里面有一本逐词逐句真题解析册,它把真题文章里的每个句子都讲得很细,语法结构也会图解拆分,句子主干、各级修饰都讲的明明白白,每一个题型的解析都做到了完美,词汇注释全都有,省下了单独查阅单词书和语法书的时间!方便又快捷!生怕你看不懂,可以说是一步到位了!
所以,想要踏踏实实地提高英语分数的朋友们,老实去给我买《考研真相》!
教训——不要自恃清高,也不要妄自菲薄平,老老实实做题、认认真真努力。
3.考研名师的话能全信吗?
看这个疑问句就知道答案了——不能全信
为什么?
因为名师在大张旗鼓的宣传考研时,本质上可分为两点:1.鼓励:让普通的学生通过考研来改变命运;2.追求利益:卖课卖书
所以,这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光明面和阴暗面的,不要一味地听信别人的话,要有自己的所思所想,知道自己要什么和不要什么被名师的人格魅力所诱惑到无法自拔,什么该听,什么不该听要有自己的度。
教
训——名师经验并不适合所有人,学习方法要自己寻找。
4.网传压分的学校还要报考吗?
当然不能了!
2020年和2021年可谓是考研内卷最恐怖的时候,第一年的宁夏大学把多少人的梦想和努力都毁了?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吧。21年更惨,这一年因为疫情,考研人数暴涨后,压分现象也在肆意生长。
这里有必要再解释一下压分的意思:比如说某学校某专业只招23个人,但是有120个学生报考这个学校的专业,本来他可以在120个人里来选择这23个人,但是这所大学觉得不行,因为大部分院校专业的专业课是自主命题,那就把专业课的题目出的很难很难很难,让你过不了国家线,要么就是出的题突然很难,然后把分数压的很低,这样子他就可以从全国落榜的上百万考生当中选出他想要的十个人,而不是从这120个人中做选择。这就是所谓的压分,本质上就是该校想收名校调剂生,这样该院校的自助裁人权更多,获得好生源的机会也更多。
教训——学子的象牙塔已经不是非黑即白的了,但是很多名校还是非常公平的,就看你有没有这个胆量和毅力了(人生就一次,不妨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