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考研屡屡失利,学渣却逆袭上岸,从报考院校就可看出“端倪”

??不知从何时起,考研圈出现了一个怪象:许多二本甚至三本院校的学生认为,考研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那些一本高校的学生却认为,考研难如登天。

按常理来说,学习越好的人在考研时,应该更具优势,怎么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呢?

学霸考研频频翻车,三本学生逆袭上岸,其中原因令人深思

考研的模式与高考大不相同,高考按分数和排名,给考生划分院校,一般来说,考生自身的实力与学校层次成正比。

对高考来说,分数就是硬道理,只要分数高,就不愁没有好学校上。但是相较于高考,考研的机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人说,考研是选择大于努力,只有有过亲身经历的人,才会明白这句话就是真理。

学生不能像高考那样填报十个院校,总有一个能进去。考研学生只能报考一个学校,在报考此学校人数过多时,即使过了国家线和学校线的同学,在学校的招生人数有限的情况下,一个萝卜一个坑,后几名学生也只能参加调剂。

考研调剂的水很深,有些人调剂到最后还不如本科院校。所以,考研的机制十分考验学生对自身能力的一个正确判断。

某一本院校的学生雯雯,在校成绩十分优异,在考研时报考了南京大学热门的文学类专业。结果,考研分数只有330多分,连国家线都没过。

近年来,文学类的国家线居高不下,成为众多专业的“领跑者”,A区考生需要达到355分,雯雯第一

次考研连调剂的机会都没有。雯雯认为自己在备考时非常努力,这次失败了,心有不甘,想要二战考研,目标还是南京大学。

雯雯平时在学校是公认的“学霸”,被众人寄予了厚望,这次考研翻车,想要再战本是无可厚非的。

经过一年的艰辛努力后,雯雯终于过了国家线,但还是未能成功上岸南京大学,连调剂的最佳时机也错过了,最终铩羽而归。

雯雯看到身边一

些平时表现不如自己的同学,研究生都快毕业了,自己却屡战屡败,心里不禁有些崩溃。考研成为了她内心一生的遗憾,考研的念头一旦动了,只有考上才能让心里舒坦。

她痛定思痛,开始总结经验教训,发现成功上岸的人大部分都是报考的双非院校,考研翻车的人大部分报考的都是985名校,竞争难度根本不在一个层次。

全国的名校是稀少的,但报考者却数量庞大,报录比十分高,能上岸的都是凤毛麟角般地存在。她想,或许下次考研时她会选择一个211院校,降低难度,稳定为主。

★选择大于努力,考研党应该怎样择校?

●正确评估自身实力

考生应对自身实力做一个正确的评估,这是考研择校的重要前提。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学校报告了也无所谓,反而会更能激励自己学习的热情。

年轻人就是要有冲劲,选择一个普通学校去读研未免太委屈自己。只要自己足够努力,一定能够上岸。

有这种想法的人就大错特错了,年轻人有冲劲不是坏事,但切忌莽撞。不要等撞了南墙才发现,有时候,选择远比埋头努力更重要。

●广泛搜集信息,挑选两个不同层次的院校

考研打的就是一场信息战。在报考院校之前,考生要做的准备工作很多,比如看招生院校的报录比情况,真题难易程度,招生人数等等,这都是择校前的要做的关键准备。

然后,考生再选择两个不同层次的高校,一个用来冲刺,一个用来保底。等到九月份报名时,视自身的复习情况而定。

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可以拼一拼好的学校,一旦出现备考不充分的情况,最好选择保底院校。此外,这两所学校的出题方向一定要类似,这样在换学校时也能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写在最后:

对于考研,一直都存在着一

个公认的“鄙视链”,那就是本校的本科生看不起本校的研究生,这部分人认为读研的学校理应比本科学校层次高一点,这样读研才值得。

事实证明,本校学生在本校读研的成功率极高,所以,从考研上岸的角度来说,本校读研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