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辽宁大学626通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

??

??

历史学考研网数十年历史实战化辅导经验帮助你历史学考研一次成功
?

?

数十万考研人在这里奋斗

做全国最大/升学率最高的历史学考研微平台

联系老师微信:61049244

?


2020辽宁大学626通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1.董仲舒

西汉思想家。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著有《春秋繁露》82篇、《举贤良对策》3篇。

2.军机处

清朝自雍正开始设置的中枢决策机构。为了当时用兵西北的军事需要,以达到办事密速的效果,一开始任是临时性机构,称军机房,雍正十年正式改称军机处。初设时仅为军事方面,后来发展成总揽军政大权的中枢决策机构,实权远远超过内阁。它的设置彻底清除了宰相制度的残余和影响。军机处无下属机构,所以权力虽大,但并不同于宰相。军机大臣无定员,一般由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充任。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3.瀛寰志略

清代徐继畲(shē)所撰世界地理著作。成书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书中全面而扼要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沿革、政情民俗、经济状况。全书共十卷,分亚细亚三卷、欧罗巴四卷、阿非利加(即非洲)一卷、亚墨利加(即美洲)二卷,共介绍了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介绍尤为详细。

4.朝鲜战争

由南北朝鲜冲突并进而引起的国际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同时派军队侵占我国领土台湾,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无视我国政府的一再警告,轰炸我国安东等地,把战火引向我国边境。10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并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志愿军于10月19日到达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1953年7月27日,迫使美国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5.《查士丁尼法典》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又称查士丁尼法典,是《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律》的总称。查士丁尼于528年下令编纂,由法学家特里波尼安主持。法典的基本宗旨是巩固帝位、突出君权,宣扬皇帝意志,承认阶级差别,保护私有财产。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欧洲各国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

6.第二国际

1889-1914年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1889年7月14日,根据德、法两党的提议,在巴黎举行了国际社会主义者纪念攻克巴士底狱100周年的大会。这次大会成为新的国际组织(史称第二国际)的成立大会。第二国际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活动形式上都是第一国际的继续和发展。但第二国际没有发表成立宣言和章程,也没有设立总委员会,即没有集中的领导机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许多社会党的改良派领袖违背第二国际的反战决议,支持本国政府的战争政策。第二国际虽未正式宣布解散,但实际上已经瓦解。

7.价格革命

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收入微薄的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8.巴比伦之囚

新巴比伦王国时期,耶路撒冷犹太居民被掠至巴比伦尼亚的事件。公元前587年,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第二次进军巴勒斯坦,次年攻陷耶路撒冷,该城大部分居民被掠至巴比伦尼亚。公元前538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被囚的犹太人得以重返耶路撒冷。巴比伦之囚对犹太民族凝聚力的孕育及犹太教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简答题

1.江南制造总局和京师同文馆的主要成就

江南制造总局

晚清政府经营的新式军用工业。全称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上海机器局” 或“上海制造局”。由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同外国的接触中,洋务派决心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军事。1865年9月,江南制造局成立,丁日昌任总办。江南制造局由南北洋大臣共管,经费来自上海海关厘金。江南制造局下设机器厂、铸铁厂、轮船厂、枪炮厂、火药厂、广方会馆等,其产品有枪炮、水雷、弹药、机器等。所制军火和军用物资,大都以调拨方式供各军械所、军营等使用。其机器设备和主要原材料以及技术基本依赖外国。1905年,造船部分独立,称“江南船坞”,后改称“江南造船所”。江南制造局于1917年改称“上海兵工厂”,抗战爆发前停办。江南制造局是洋务运动中诞生的一个集军事、科技和造船为一体的大型民族企业,它的建立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标志着中国现代工业的开端。

京师同文馆

全称“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为适应办夷务对外语人才的需要,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学校。1862年经奕沂等奏准设立,直属总理衙门。除设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等, 1867年还增设天文算学馆。最初招收十四岁以下的八旗子弟人馆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增设天文算学馆后,兼收满汉举人和五品以下官员人馆学习。以学外文为主,另设数理化、天 文、世界史地、万国公法等课程。毕业生多充任外交官或其他洋务机构官员:1902年并人京师大学堂。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的学校。

2.西欧封君封臣的关系

三、材料题

1.(1)隋朝初年的经济稳定与发展的表现与原因

(2)隋查士丁尼法典朝由盛转衰的原因

2.(1)罗马与迦太基发动战争的原因

(2)罗马扩张后社会经济体制和阶级关系变化

(3)“彻底消灭迦太基”的原因,与罗马统治地中海世界的措施。

四、论述题

1.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对宋代的影响

(一)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1)分割相权。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充当,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常称为“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宰执的办公地点称“中书门下”(政事堂),仅负责行政。最高军事首脑则是枢密院长官枢密使。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共掌文武大权;另外,又设三司,下辖盐铁、户部、度支三部,是最高的财政机构,号称“计省”,其长官为三司使,亦称“计相”。于是,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分别对皇帝直接负责。这样,原来集政权、财权、军权于一身的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宰执、枢密使、三司使互相牵制,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对政权的直接控制。

(2)实行地方行政制度。北宋的地方行政机构是州、县两级。与州平行的还有府、军、监,府一般设于要地,如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等;军设于军事要冲;监设于坑冶、铸钱、牧马、产盐地区。州、府、军、监的长官分别称知州、知府、知军、知监。又 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

牵制。宋太宗至道三年 (997年),又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以后路的数目有所增加),并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长官为转运使,主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简称“漕臣”)、提点刑狱司(长官为 提点刑狱,主管司法兼监察,简称“宪臣”)、安抚司(长官为安抚使,主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简称“帅臣”)、提举常平司(长官为提举常平,熙宁初置,主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简称“仓臣”)四司。因其长官安抚使、转运使、提点刑狱、提举常平兼有监督地方官吏之责,所以此四司亦合称“监司”。它是中央的派出机构,不是一级地方政府。北宋通过监司控制地方上的行政、军政、财政、司法,督责地方官吏;又通过通判限制、分割知州的权力,从而加强了对地方上的控制。

(3)实行官职差遣制度。官、职、差遣制度是北宋实行的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官即官名,如尚书、侍郎之类,只是一种虚衔,作为叙级、定薪俸之用;职亦称贴职,是授予一部分文官的荣誉衔,并无实际职掌,如学士、直阁之类;差遣才是官员所担任的实际职务,故亦称职事官,枢密使、三司使等,属于此类。一般官员则在所担任的职务之前,冠以“判、知、权、管勾、提举”等字眼,如判寺事、知州、 提举常平等,以示差遣。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4)改革科举制度。北宋发展了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式,扩大取士名额,提高登第士人的待遇,广泛吸收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加政权。为防止考官徇私和举人舞弊,对考官实行锁宿制度,对试卷推行糊名、誊录法,并严禁举人夹带、代笔、举烛等行为。从开宝六年(973年)起,举人经礼部试(省试)之后,增加了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雍熙二年(985年),又创殿前唱名赐及第之制。这样,被录取的人就成了“天子门生”,从而彻底收回了取士大权。

(5)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建隆二年(961年)三月,宋太祖取消殿前都点检这个重要的统率禁军职位。禁军的领导机构改为殿前司和侍卫司,分别由殿前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和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三帅)统领,而总领禁军的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但是,三帅有握兵之重却无发兵之权。宋朝在中央专设枢密院,负责军务。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宰相及其他官员不得过问。而枢密院虽能调兵遣将,却又不能直接统兵。这样,就实现了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防止了武官将领权力过大。

(6)实行“更戍法”。禁军的驻屯地点,每隔几年更换一次,而将领却不随之更动,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防止将领与兵士相结合、军队与地方势力相结合。 北宋统治者按照“守内虚外”的政策进行军事部署。宋初军队分为四种,即禁军、厢军、乡兵和蕃兵。禁军是中央正规军,是北宋军队的主力。厢军是诸州的镇兵,由地方长官控制。乡兵是按户籍抽调的壮丁或招募的地方兵,其任务是在本地防守。蕃兵由边区少数民族组成,驻于边地。禁军选择身强力壮和武艺高强的壮丁担任,较其他军队待遇优厚,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全部二十二万禁军中,一半驻京师,一半分守各地。这样,就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军事优势。这种军事部署,直到与辽和西夏的战事吃紧以后,才有所变化。

(7)在财政与法律方面,收回财权,加强法制。北宋初年于各路设置转运使,将地方上的财赋收入,除一小部分留作“诸州度支经费”外,要全部送至京师。中央还派京官去地方上监收。宋朝除在各路由提点刑狱掌司法,严格法制以外,还规定:凡死刑必须申报中央复审核准。司法制度有所恢复,大权基本收归中央。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措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实行兵将分离的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军队战斗力削弱的弊病,虽然北宋政府后来豢养了百余万军队,却阻挡不住辽、西夏的侵扰;由于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官吏众多,行政效率低;财权过分集中,造成地方上财政拮据,物质基础薄弱。凡此种种,为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2.太平天国与以往农民战争不同的特点?以及失败的原因

(一)时代特点: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所以,其与以往历次农民战争相比较,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点:

(1)太平天国担负着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

(2)—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

(3)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⑷作为“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太平天国还同其他国家人民的反殖民丰义斗相互影响。

(二)形成原因:

(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肩负着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2)鸦片战争后,一股“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潮萌发。

(3)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组织了强大的武装,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

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斗争水平最高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历时长达14年,席卷十多个省份,并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尽管如此,最终还是归于失败。

从主观上分析,太平天国运动还只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一,农民毕竟是分散的小生产者,不代表新的生产方式,他们不可能提出科学理论来指导革命;他们不可能长期地维持革命纪律,借以集中自己的力量战胜强大的敌人。太平天国用以指导革命的理论是拜上帝教,但它终究不是科学理论。太平天国颁布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或者由于其绝对平均主义方案、或者由于其他主、客观条件决定了其无法实行。

第二,太平天国政权的封建化。农民阶级没有战胜封建思想的武器。太平天国在初期从上到下都保持着严格的纪律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但建都天京后,首先,从领导人开始,滋生享乐、保守思想、争权夺利,导致发生了天京变乱,成为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第三,太平天国军事战略上的错误,也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

客观原因: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战胜如此强大的敌人。

?

3.什么是甘地主义,怎么评价甘地主义?

甘地领导了印度的四次非暴力运动,分别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群众性文明不服从运动、个人不服从运动和争取印度独立的运动,对英国殖民主义统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为印度的民族独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国大党的领导人,他将国大党改组成为一个由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并由城乡人民参加的群众性政党,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组织保证。甘地被授予“圣雄”和“泰戈尔”的称号,表明了他被印度人民尊重的程度。

甘地主义的理论属于“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包括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舍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 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甘地主义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因此,它在推动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特别是非暴力的思想严重限制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不彻底性。

?

?

2020辽宁大学626通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1.董仲舒

西汉思想家。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著有《春秋繁露》82篇、《举贤良对策》3篇。

2.军机处

清朝自雍正开始设置的中枢决策机构。为了当时用兵西北的军事需要,以达到办事密速的效果,一开始任是临时性机构,称军机房,雍正十年正式改称军机处。初设时仅为军事方面,后来发展成总揽军政大权的中枢决策机构,实权远远超过内阁。它的设置彻底清除了宰相制度的残余和影响。军机处无下属机构,所以权力虽大,但并不同于宰相。军机大臣无定员,一般由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充任。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3.瀛寰志略

清代徐继畲(shē)所撰世界地理著作。成书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书中全面而扼要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沿革、政情民俗、经济状况。全书共十卷,分亚细亚三卷、欧罗巴四卷、阿非利加(即非洲)一卷、亚墨利加(即美洲)二卷,共介绍了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介绍尤为详细。

4.朝鲜战争

由南北朝鲜冲突并进而引起的国际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同时派军队侵占我国领土台湾,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无视我国政府的一再警告,轰炸我国安东等地,把战火引向我国边境。10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并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志愿军于10月19日到达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1953年7月27日,迫使美国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5.《查士丁尼法典》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又称查士丁尼法典,是《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律》的总称。查士丁尼于528年下令编纂,由法学家特里波尼安主持。法典的基本宗旨是巩固帝位、突出君权,宣扬皇帝意志,承认阶级差别,保护私有财产。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欧洲各国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

6.第二国际

1889-1914年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1889年7月14日,根据德、法两党的提议,在巴黎举行了国际社会主义者纪念攻克巴士底狱100周年的大会。这次大会成为新的国际组织(史称第二国际)的成立大会。第二国际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活动形式上都是第一国际的继续和发展。但第二国际没有发表成立宣言和章程,也没有设立总委员会,即没有集中的领导机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许多社会党的改良派领袖违背第二国际的反战决议,支持本国政府的战争政策。第二国际虽未正式宣布解散,但实际上已经瓦解。

7.价格革命

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收入微薄的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8.巴比伦之囚

新巴比伦王国时期,耶路撒冷犹太居民被掠至巴比伦尼亚的事件。公元前587年,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第二次进军巴勒斯坦,次年攻陷耶路撒冷,该城大部分居民被掠至巴比伦尼亚。公元前538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被囚的犹太人得以重返耶路撒冷。巴比伦之囚对犹太民族凝聚力的孕育及犹太教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简答题

1.江南制造总局和京师同文馆的主要成就

江南制造总局

晚清政府经营的新式军用工业。全称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上海机器局” 或“上海制造局”。由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同外国的接触中,洋务派决心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军事。1865年9月,江南制造局成立,丁日昌任总办。江南制造局由南北洋大臣共管,经费来自上海海关厘金。江南制造局下设机器厂、铸铁厂、轮船厂、枪炮厂、火药厂、广方会馆等,其产品有枪炮、水雷、弹药、机器等。所制军火和军用物资,大都以调拨方式供各军械所、军营等使用。其机器设备和主要原材料以及技术基本依赖外国。1905年,造船部分独立,称“江南船坞”,后改称“江南造船所”。江南制造局于1917年改称“上海兵工厂”,抗战爆发前停办。江南制造局是洋务运动中诞生的一个集军事、科技和造船为一体的大型民族企业,它的建立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标志着中国现代工业的开端。

京师同文馆

全称“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为适应办夷务对外语人才的需要,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学校。1862年经奕沂等奏准设立,直属总理衙门。除设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等, 1867年还增设天文算学馆。最初招收十四岁以下的八旗子弟人馆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增设天文算学馆后,兼收满汉举人和五品以下官员人馆学习。以学外文为主,另设数理化、天 文、世界史地、万国公法等课程。毕业生多充任外交官或其他洋务机构官员:1902年并人京师大学堂。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的学校。

2.西欧封君封臣的关系

三、材料题

1.(1)隋朝初年的经济稳定与发展的表现与原因

(2)隋查士丁尼法典朝由盛转衰的原因

2.(1)罗马与迦太基发动战争的原因

(2)罗马扩张后社会经济体制和阶级关系变化

(3)“彻底消灭迦太基”的原因,与罗马统治地中海世界的措施。

四、论述题

1.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对宋代的影响

(一)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1)分割相权。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充当,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常称为“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宰执的办公地点称“中书门下”(政事堂),仅负责行政。最高军事首脑则是枢密院长官枢密使。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共掌文武大权;另外,又设三司,下辖盐铁、户部、度支三部,是最高的财政机构,号称“计省”,其长官为三司使,亦称“计相”。于是,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分别对皇帝直接负责。这样,原来集政权、财权、军权于一身的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宰执、枢密使、三司使互相牵制,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对政权的直接控制。

(2)实行地方行政制度。北宋的地方行政机构是州、县两级。与州平行的还有府、军、监,府一般设于要地,如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等;军设于军事要冲;监设于坑冶、铸钱、牧马、产盐地区。州、府、军、监的长官分别称知州、知府、知军、知监。又 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宋太宗至道三年 (997年),又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以后路的数目有所增加),并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长官为转运使,主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简称“漕臣”)、提点刑狱司(长官为 提点刑狱,主管司法兼监察,简称“宪臣”)、安抚司(长官为安抚使,主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简称“帅臣”)、提举常平司(长官为提举常平,熙宁初置,主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简称“仓臣”)四司。因其长官安抚使、转运使、提点刑狱、提举常平兼有监督地方官吏之责,所以此四司亦合称“监司”。它是中央的派出机构,不是一级地方政府。北宋通过监司控制地方上的行政、军政、财政、司法,督责地方官吏;又通过通判限制、分割知州的权力,从而加强了对地方上的控制。

(3)实行官职差遣制度。官、职、差遣制度是北宋实行的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官即官名,如尚书、侍郎之类,只是一种虚衔,作为叙级、定薪俸之用;职亦称贴职,是授予一部分文官的荣誉衔,并无实际职掌,如学士、直阁之类;差遣才是官员所担任的实际职务,故亦称职事官,枢密使、三司使等,属于此类。一般官员则在所担任的职务之前,冠以“判、知、权、管勾、提举”等字眼,如判寺事、知州、 提举常平等,以示差遣。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4)改革科举制度。北宋发展了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式,扩大取士名额,提高登第士人的待遇,广泛吸收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加政权。为防止考官徇私和举人舞弊,对考官实行锁宿制度,对试卷推行糊名、誊录法,并严禁举人夹带、代笔、举烛等行为。从开宝六年(973年)起,举人经礼部试(省试)之后,增加了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雍熙二年(985年),又创殿前唱名赐及第之制。这样,被录取的人就成了“天子门生”,从而彻底收回了取士大权。

(5)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建隆二年(961年)三月,宋太祖取消殿前都点检这个重要的统率禁军职位。禁军的领导机构改为殿前司和侍卫司,分别由殿前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和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三帅)统领,而总领禁军的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但是,三帅有握兵之重却无发兵之权。宋朝在中央专设枢密院,负责军务。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宰相及其他官员不得过问。而枢密院虽能调兵遣将,却又不能直接统兵。这样,就实现了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防止了武官将领权力过大。

(6)实行“更戍法”。禁军的驻屯地点,每隔几年更换一次,而将领却不随之更动,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防止将领与兵士相结合、军队与地方势力相结合。 北宋统治者按照“守内虚外”的政策进行军事部署。宋初军队分为四种,即禁军、厢军、乡兵和蕃兵。禁军是中央正规军,是北宋军队的主力。厢军是诸州的镇兵,由地方长官控制。乡兵是按户籍抽调的壮丁或招募的地方兵,其任务是在本地防守。蕃兵由边区少数民族组成,驻于边地。禁军选择身强力壮和武艺高强的壮丁担任,较其他军队待遇优厚,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全部二十二万禁军中,一半驻京师,一半分守各地。这样,就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军事优势。这种军事部署,直到与辽和西夏的战事吃紧以后,才有所变化。

(7)在财政与法律方面,收回财权,加强法制。北宋初年于各路设置转运使,将地方上的财赋收入,除一小部分留作“诸州度支经费”外,要全部送至京师。中央还派京官去地方上监收。宋朝除在各路由提点刑狱掌司法,严格法制以外,还规定:凡死刑必须申报中央复审核准。司法制度有所恢复,大权基本收归中央。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措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实行兵将分离的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军队战斗力削弱的弊病,虽然北宋政府后来豢养了百余万军队,却阻挡不住辽、西夏的侵扰;由于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官吏众多,行政效率低;财权过分集中,造成地方上财政拮据,物质基础薄弱。凡此种种,为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2.太平天国与以往农民战争不同的特点?以及失败的原因

(一)时代特点: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所以,其与以往历次农民战争相比较,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点:

(1)太平天国担负着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

(2)—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

(3)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⑷作为“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太平天国还同其他国家人民的反殖民丰义斗相互影响。

(二)形成原因:

(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肩负着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2)鸦片战争后,一股“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潮萌发。

(3)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组织了强大的武装,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

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斗争水平最高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历时长达14年,席卷十多个省份,并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尽管如此,最终还是归于失败。

从主观上分析,太平天国运动还只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一,农民毕竟是分散的小生产者,不代表新的生产方式,他们不可能提出科学理论来指导革命;他们不可能长期地维持革命纪律,借以集中自己的力量战胜强大的敌人。太平天国用以指导革命的理论是拜上帝教,但它终究不是科学理论。太平天国颁布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或者由于其绝对平均主义方案、或者由于其他主、客观条件决定了其无法实行。

第二,太平天国政权的封建化。农民阶级没有战胜封建思想的武器。太平天国在初期从上到下都保持着严格的纪律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但建都天京后,首先,从领导人开始,滋生享乐、保守思想、争权夺利,导致发生了天京变乱,成为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第三,太平天国军事战略上的错误,也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

客观原因: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战胜如此强大的敌人。

?

3.什么是甘地主义,怎么评价甘地主义?

甘地领导了印度的四次非暴力运动,分别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群众性文明不服从运动、个人不服从运动和争取印度独立的运动,对英国殖民主义统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为印度的民族独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国大党的领导人,他将国大党改组成为一个由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并由城乡人民参加的群众性政党,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组织保证。甘地被授予“圣雄”和“泰戈尔”的称号,表明了他被印度人民尊重的程度。

甘地主义的理论属于“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包括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舍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 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甘地主义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因此,它在推动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特别是非暴力的思想严重限制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不彻底性。

?

?

?

?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